导航中医药

标题: 学习笔记——心 [打印本页]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2 20:45
标题: 学习笔记——心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一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单必须心力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否则出现: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甚则气血淤滞,血脉受阻,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促、涩。
   二  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是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功能正常见: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心主神志功能异常见: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妄——兴奋(实);或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幸人事——抑制(虚)。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  在志为喜: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不及则使人易悲。
   四  在液为汗: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
   五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心气不足则面色苍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
   六  在窍为舌: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心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则舌红,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失语。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2 20:48
标题: 学习笔记——心
   肺:又称“华盖”“娇藏”。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一  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体现于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主呼吸之气,主要在于人体通过呼吸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肺主一身之气和肺主呼吸之气,实际上都隶属于肺的呼吸功能。
   二  主宣发和肃降:宣发体现于: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肺失于宣发,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喷嚏和无汗。肃降体现于: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传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肺失于肃降,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咯血。肺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病理情况下则又相互影响。二者功能失调——“肺气失宣”“肺失肃降”,出现喘、咳、肺气上逆。
   三  通调水道: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通调水道的功能减退,则出现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则水泛为肿。
   四  朝百脉而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合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五  在志为忧:悲忧易于伤肺,反之,肺虚时,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六  在液为涕: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七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气虚,可出现多汗和易于感冒,或皮毛憔悴枯槁。
   八  在窍为鼻:肺的病变多见于鼻、喉的症候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音哑、失音等。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2 20:51
标题: 学习笔记——心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一  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含义和作用:主要在于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化生精、气、血、津液,以营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脾失健运则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症。脾运化水液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
   二  主升清:升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以营养全身。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因而如脾不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批乏力,头目眩晕,腹胀,腹泻等症;脾气(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泻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病症。
   三  主统血: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如脾不统血则出现便血,尿血,崩漏等病症。
   四  在志为思:如思虑过度,则影响脾的升清,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等症。
   五  在液为涎:脾胃不和,则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
   六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胃运化障碍必至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
   七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失健运,则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等口味异常的感觉,从而影响食欲。

作者: 岐黄术    时间: 2003-11-3 00:11
标题: 学习笔记——心
很好的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将肝、肾笔记补上就更全了。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3 11:01
标题: 学习笔记——心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一  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等三方面。
       调畅气机功能减退可出现两种情况:1.气的生发不足,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2.七的生发太过,下降不及,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病理表现。另外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积、肿块,在妇女可导致经行不畅、痛经、闭经等。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
       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异常,可影响脾的升清功能——肝气犯脾,在上为眩晕,在下为泻泄;又可影响胃的降浊功能——肝气犯胃,在上为呕逆嗳气,在中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为便秘;还可以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甚则黄疸等症。
       调畅情志功能减退,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调畅情志功能过亢,则心情易于急躁,稍有刺激,即易于发怒。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男子的排精,与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的关系。
   二  主藏血:包括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两方面。
       肝的贮藏血液功能,主要体现于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维护肝的疏泄功能,防止出血等方面。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的调节血量功能,主要体现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作用。如肝升泻太过或藏血功能减退,则可导致各种出血;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则导致血淤。另外肝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还体现于女子月经的来潮。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时,可引起月经量少,甚则闭经,或月经量多,甚则崩漏等。
       此外,还有“肝藏魂”之说,若肝血不足,心血两亏,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
   三  在志为怒:如肝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
   四  在液为泪:如肝血不足时,出现两目干涩;如风火赤眼,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
   五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的气血衰少,筋膜失养,则表现为筋力不健,运动不利;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所养,可出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六  在窍为目肝阴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夜盲;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火上炎,则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则头目眩晕;肝风内动,则目斜上视。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3 11:02
标题: 学习笔记——心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一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指出生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促进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成熟。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
   肾中之精气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是机体各脏阴阳的根本,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护着各脏阴阳的相对平衡。如肾阴和肾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肾阴虚: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质红而少津;肾阳虚:疲惫乏力、行寒肢冷、腰膝冷痛和萎弱、小便清长或不利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
   由于肾阴和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本,故肾阴阳失调可导致其它各脏的阴阳失调。肝失去肾阴的滋养,——水不涵木,可出现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肾阴的滋养,则可出现咽燥、干咳、潮热、升火等肺肾阴虚之证;脾失肾阳的温煦,则可出现五更泄泻、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之证;心失肾阳的温煦,则可出现心悸、脉迟、汗出、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证;反之,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日久也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即久病及肾。
二  肾主水: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的作用。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可出现关门不利,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病理现象;又可引起气不化水,而发生小便清长、尿量增多等病理现象。
三  肾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若肾主纳气的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肾不纳气。
四  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指人在恐惧的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下焦,则下焦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的现象。
五  在液为唾: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中精气。
六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都与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有关。齿为骨之余,如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者,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七  在窍为耳及二阴:如肾精气虚衰,可见听力减退,或见耳鸣,甚则耳聋。如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损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肾的封藏失司时,则可见久泄滑脱。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3 11:03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岐黄术2003/11/03 00:11am 发表的内容:
很好的中医基础理论笔记!
将肝、肾笔记补上就更全了。
我是西医,在家自学中医,请多指教。

作者: 追梦少年    时间: 2003-11-3 12:12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佩服佩服!刚看你的笔记我还以为你是初入中医学院的学生呢。:)祝你学习顺利!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3 14:56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追梦少年2003/11/03 12:12pm 发表的内容:
佩服佩服!刚看你的笔记我还以为你是初入中医学院的学生呢。:)祝你学习顺利!
多谢,请多指教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3-11-3 16:23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嫩竹2003/11/02 08:45pm 发表的内容: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一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单必须心力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否则出现: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 ...
“嫩竹”冲霄为凌云!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7 21:29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嫩竹2003/11/03 02:56pm 发表的内容:
多谢,请多指教
你是西医?搞那科的:)

作者: 嫩竹    时间: 2003-11-8 16:14
标题: 学习笔记——心
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可以说是“全科”
作者: 五积散    时间: 2003-11-8 16:32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嫩竹2003/11/08 04:14pm 发表的内容:
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可以说是“全科”
西医也有全科?我可头一次听说~~~~

作者: 木本曼陀罗    时间: 2003-11-24 22:25
标题: 学习笔记——心
怎么跟我学的《中基》课本那么像。
作者: 信人    时间: 2003-12-25 01:26
标题: 学习笔记——心
学的好;
作者: 三教小虫    时间: 2003-12-30 10:24
标题: 学习笔记——心
学得不错呀,赞叹!
在基层搞全科,咱俩算同行呢。给仁兄提点建议。
"二  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是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功能正常见: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心主神志功能异常见: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妄——兴奋(实);或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则昏迷,不幸人事——抑制(虚)。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
——还是用原文“心主神明”来理解“心”更好。比如“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个问题《思考中医》中有详细说明,不知学兄是否读过该书。郑重推荐!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这句话这么说恐怕会有多种理解。
    望兄自学中医时有意识地避免用西医的术语理解中医,这样有利于对中医的深入。中医学所说的血不能等同于血液,要不然对于一些血分病就不好理解了。还有,西医学所说的贫血,如常见的缺铁性贫血,早期时多表现为典型的气虚或诸虚劳损,辨治时就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血”上。所以,现阶段应有意识地避免“中西汇通”。
一点浅见,不知当否。祝兄学习进步!早日让中医的实惠幅射到更多的社区。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04-1-24 19:18
标题: 学习笔记——心
看到先辈们的学习热情,我倍受鼓舞,我会珍惜大学的几年时间,学好中医用好中医。
作者: LYZH    时间: 2004-2-22 23:26
标题: 学习笔记——心
有意交朋友
可加我QQ284781514
作者: 黄岐建中汤    时间: 2004-2-23 08:11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三教小虫2003/12/30 10:24am 发表的内容:
学得不错呀,赞叹!
在基层搞全科,咱俩算同行呢。给仁兄提点建议。
……
望兄自学中医时有意识地避免用西医的术语理解中医,这样有利于对中医的深入。中医学所说的血不能等同于血液,要不然对于一些血分病就不好理解了。还有,西医学所说的贫血,如常见的缺铁性贫血,早期时多表现为典型的气虚或诸虚劳损,辨治时就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血”上。所以,现阶段应有意识地避免“中西汇通”。
好!好!
三教小虫是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自学中医时有意识地避免用西医的术语理解中医,这样有利于对中医的深入”,提的太好了。
同意!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2-23 12:49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三教小虫2003/12/30 10:24am 发表的内容:
学得不错呀,赞叹!
在基层搞全科,咱俩算同行呢。给仁兄提点建议。
"二  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是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心主神志功能正常见: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
不愧为西学中的皎皎者.

作者: 三教小虫    时间: 2004-2-23 19:50
标题: 学习笔记——心
非常对不住,让大家有点误会了。
我确实现在在从事全科医学,但我不是西学中的,我是个铁杆中医。
曾经学了些西医,现在过时的过时,忘的忘,我的西医水平可以说是零了。好在我现在偶尔出诊全用纯中医--因为找我的大都是从西医那里来的:),我就是捡点他们漏下的乱七八糟的小病或“没有病”的治一治...
作者: 桂枝汤    时间: 2004-2-23 20:06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三教小虫2004/02/23 07:50pm 发表的内容:
非常对不住,让大家有点误会了。
我确实现在在从事全科医学,但我不是西学中的,我是个铁杆中医。
曾经学了些西医,现在过时的过时,忘的忘,我的西医水平可以说是零了。好在我现在偶尔出诊全用纯中医--因为找 ...
啊,对不起,是误会了.

作者: wjian541156    时间: 2004-4-5 21:33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中医各个部分我知道.但中医不是强调整体观嘛.我现在就是不知道怎么把气血精津,脏腑,经络系统,六腑,官窍,四肢百骸从宏观上联系起来,还 有卫气营血与此的关系,
另外,气血精津聚集成脏腑,但脏腑有产生气血精津,到底是谁是基础呢?到底谁最先产生谁呢?
各位前辈,能否把你们的见解告诉我吗?把你们对这些关系的领会告诉我吗?谢谢.
                                                    一个才开始学中医的人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4-4-10 14:54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3/11/08 04:32pm 发表的内容:
西医也有全科?我可头一次听说~~~~
    现在西医也时兴起“全科”医生了,尤其在社区服务方面。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这也算是西医的一种改革吧。
作者: 南极熊    时间: 2004-4-15 11:44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中医学所说的血不能等同于血液,要不然对于一些血分病就不好理解了。”
  请那位老中医给详细解析一下中医所说的"气、血,谢谢了!
作者: 杏林小小    时间: 2004-4-16 22:04
标题: 学习笔记——心
本小中医先说一下:)
气主煦之----气,是能够温煦机体的。可以先不要进一步想它是什么“东西”。当然不仅仅是这一点...
血主濡之----血,是能濡养机体的。注意,不负责运输代谢产物!中医来看这个事是“气”来干。
以在下目前的理解,气与血是不可以或是没必要“详细解析”的。因为中医典籍中讲气、血都是讲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之类,并不是先去讲它“是什么”。这就是中医的思维方式。
中医认识人体主要是把握状态与过程,逐渐熟悉这个思路后,就会理解中医的辨证了。
如总是用现代的逻辑、思维方式,总是从概念、推理...那么个思路来学中医,那很难入门。
这是个方式、角度的问题,不是对错、优劣的问题。对于人体的认识,中医的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 伤寒论叶天士    时间: 2004-8-14 19:03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wjian5411562004/04/05 09:33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各个部分我知道.但中医不是强调整体观嘛.我现在就是不知道怎么把气血精津,脏腑,经络系统,六腑,官窍,四肢百骸从宏观上联系起来,还 有卫气营血与此的关系,
另外,气血精津聚集成脏腑,但脏腑有产生气血精津,到底 ...
看医案,思考。
作者: 东方先生    时间: 2004-10-13 00:12
标题: 学习笔记——心
心,其窍为舌?
此千古之大错!
何为窍???颅上有几窍?
如此一讲 舌为窍乎?
作者: 止止    时间: 2004-10-20 14:02
标题: 学习笔记——心
下面引用由wjian541156在 2004/04/05 09:33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各个部分我知道.但中医不是强调整体观嘛.我现在就是不知道怎么把气血精津,脏腑,经络系统,六腑,官窍,四肢百骸从宏观上联系起来,还 有卫气营血与此的关系,
另外,气血精津聚集成脏腑,但脏腑有产生气血精津,到底 ..
温故而知新.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