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温阳小议。[抱残守缺]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4-29 18:24
标题: 温阳小议。[抱残守缺]
       阴阳学说乃我中医之根本,亦中国学问一大纲。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举凡形而下之事物其理当不越于此。通达阴阳消长、窥得造化机关方可为上医。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于此处已肇扶阳之端。立论首重温阳者当推宋代针家——窦材。其人性颇狂敖,自负扁鹊后身(与陈修园自称长沙转世,到也相似),云仲景之法只能愈轻浅之疾,若遇大症当求于黄帝之术。其法云第一为灼艾,其次为金液(硫磺九转而成丹),再次为附子。云土成砖,木成炭得以不朽者此火力也。其所传黄帝灸法动辄百壮,救垂危大症于顷刻,亦别具慧眼。然其学问有所得,亦有所偏,幸未广传。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刘守真云六气皆从火化,倡用寒凉;朱丹溪感局方燥烈,立相火论和之于后,以其二人夹儒学之声名,其学风行,世人皆以知、柏为补肾。至明张景岳见世人误于寒凉者多,立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其学以熟地人参救偏。做大宝论、真阴论,亦深通造化。赵献可做医贯,立论不出先天水火,以走马灯之火喻命门真阳,而学问已有趋下之势。而后人不善学此,震于景岳之大名,迎合病家,及至无病非虚,无病不补,竟用此等药于外感邪盛之时,故清代医家秉承河间之学,立温热之论,辟景岳之偏。清末郑钦安以俗医徒务枝叶,不求根本,分别阴阳,究肾中龙雷之火,于阳虚之症阐述极精,重用附子有胆有识。后有祝味菊重用附子救湿温之坏症,创温阳潜镇之法。范中林、吴佩衡重用桂附屡起陈疴,皆温阳派之翘楚。火性烈,其害易见,水性柔,其害易隐。世人皆畏火患之猛,狎水性之柔,多误于寒凉。于今世此害犹烈。平素生冷不断,茶叶咖啡不离于口。而清热解毒有科学之抗菌依据,滋阴补肾有中医典籍之明文,阳气日益消伐,故日常所见阳虚者甚多,往往误于寒凉而不自知。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既是此事。
温阳一派于说理时每喜引用仙经,云纯阳则仙,纯阴则鬼,半阴半阳者人也。且以阳喻君子,阴喻小人,大法扶阳抑阴,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所谓进阳火退阴符。此处大误。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不出阴阳之理,人禀一太极,阴阳不得一偏,失调则病。医以草木之毒,毒者偏性也,纠人体阴阳之偏。仙家于此所谓阳气者为生生之气,喻轻轻灵妙之质,非指肾中之火。小儿为纯阳之体,以其未有染易,生机旺盛,仅此而矣。于修法别有奥旨,非敢轻言。若高谈玄理,不务实学,则流弊广矣。
中华之幅员广阔,经有异法方宜之论;天人相感,天道运气有流转之势,非可以一法以偏盖全。苏学士以治寒疫之圣散子通治诸疫酿成大祸,即为前车之鉴。纵观诸家立言多为一偏,而轩歧仲景得其全法。河间发挥白虎、泻心、栀子柏皮之法,东垣甘温除热不出桂枝建中意,子和汗下吐即是麻桂发汗、硝黄攻下、瓜蒂催吐之引申,温阳当不越四逆之藩篱,诸家不过于一方一法别有心得。余于此处非敢轻视前贤,不过示人源流,否则宗景岳者辟丹溪,宗温病者诋东垣,反不识先贤旨意,不得中道。为医者当遵仲景之教,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即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作者: 有求皆苦    时间: 2003-4-30 08:47
标题: 温阳小议。[抱残守缺]
观徐大椿先生治疗病人,先用霹雳散,再用天然白虎汤,可知治疗急证之一端。
作者: caoxibai    时间: 2003-4-30 20:37
标题: 温阳小议。[抱残守缺]
   
    阳气,生机和生命,息息相关。
    抱残守缺先生的“温阳小议”,文章不长,但引经据典,左右考证,脉络清晰,推理准确,意味深长,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其所言极是,余心悦诚服。
    虽然业中医者,皆知中医之道虽深奥博杂,但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然而未必都能深明其中道理。即抱残守缺先生所谓:“通达阴阳消长、窥得造化机关”。穷毕生之力,能在其中窥得些许诀窍,斯无憾矣!我不是在这里故弄玄虚,危言耸听,岂不知我们皓首穷经,常常只是继承和通达了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也只是学习和掌握了其中的一部分。真正属于自己的心得和发明却很少。也就是说大多只是重复了前人的道路和成就,并没有多少自己独到的新的见解和发展。如果大家都能对中医学说有所创新,有所补充和改进,则中医振兴,就指日可待了。
    《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一段经旨,我初接触中医时,就读到过它。但对它内涵的理解,却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渐渐深入的。人生于世,儿童为稚阳之体,青壮年为阳盛之体,年过四十则阴气自半,阳气转衰,所谓‘人过四十天过午’,到老年阳气渐缺,生机日减,进入暮年。至死则属于纯阴之体,毫无阳气可言了。一粒种子(譬如一颗新成熟的豆子),之所以具有生根发芽的能力,就因为它内涵阳气,故而具有生机。如果破坏或消灭了它内涵的阳气(譬如经过蒸煮),那么它就不再是种子,而只是一颗纯阴的粮食了。为医者,当明白此道理,紧记于心,临床处方用药,应时时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勿轻易损伤之。损伤人体阳气就等于损害人的生命。然而人体阳气不等于火热阳邪,二者不能混为一谈。阳气为人体中的生理的“少火”,少火生气;而火热阳邪为病理的“壮火”,壮火食气,应注意区别。过用苦寒之品,易伤人阳气;而过用温燥之品,一样可伤人阳气。伤寒病中用药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有一份阳气,就有一份生机;温热病中用药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阴液,有一份阴液,就有一份生机。二者殊途同归,并不矛盾,需知阴阳相依的道理,这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不同表现而已。其中道理,诸君可细细品味、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03-4-30 21:25
标题: 温阳小议。[抱残守缺]
先生之文也美矣!
作者: 三教小虫    时间: 2003-12-5 21:54
标题: 温阳小议。[抱残守缺]

“阴阳学说乃我中医之根本,亦中国学问一大纲。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举凡形而下之事物其理当不越于此。通达阴阳消长、窥得造化机关方可为上医。
    ……
    ……否则宗景岳者辟丹溪,宗温病者诋东垣,反不识先贤旨意,不得中道。为医者当遵仲景之教,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即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
    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有文有质,真是好文章!
    细读之后才领会 学海 先生之赞:“先生之文也美矣!”
                    晚辈正宜常读此等文章,惜今日才发现,这个论坛里硬是有宝贝!顶!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