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本草佳话续(申威) [打印本页]

作者: wwweeerrrttt    时间: 2008-1-12 20:12
标题: 本草佳话续(申威)
[ADMINOPE=泰然居士|wwweeerrrttt|奖励积分 50|好书!|1200200428]炼仙丹豆腐问世 招附马公主开胃
据《徽州县志》载,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一心寻求长生不老方,广招术士门客,在安徽八公山下用黄豆等原料,燃炉炼丹。不料,黄豆在炼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仙丹没有炼成,反而变成了洁白鲜嫩的乳浆。这乳浆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豆腐,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豆腐,还有另外一则佳话,说是古代有位美丽的公主,因厌食而日渐消瘦,皇上见状,颇为忧虑,遂下诏书曰:“有治愈公主之疾者,招为驸马。”有位年轻厨师,做了一盘素炖豆腐,进献给公主,公主初尝后大开胃口,很快把豆腐吃光,一连几天,公主都吃豆腐,病也渐愈,厨师果真被招为驸马。
豆腐的营养价值颇高,被誉为“植物牛奶”。它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而且可供药用。祖国医学认为,常吃豆腐可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止痢,对呼吸系统大有裨益,可治咳嗽多痰、虚痨哮喘;关于胃肠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虚脱盗汗均有一定的疗效;还能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用豆腐与鲜泽泻、冰糖熬服,能治肺结核咳血;与杏仁、麻黄煎服可治支气管哮喘受凉发作;豆腐炖鲜鲤鱼可以催乳。此外,豆腐还能解硫磺、烧酒中毒。
豆腐中含有5种治癌物质。据我国研究者发现,每天食用豆腐者,患癌的相对危险性可减少一半。日本医学有调查表明,日本人喜爱吃豆腐汤的人群与少吃豆腐汤的人群相比,胃癌患者少得多。
《延年种录》记载,豆腐“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疗本草》谓:“凡人初到地方,水土不服,先食豆腐则逐渐调妥”。对于其药用功能,有歌诀曰:
豆腐味甘性平凉,生津解毒又宽肠,
消渴虚痨便秘结,益气和中多营养。
方一(红糖煲豆腐)
每天用豆腐2-4块,红糖60克,加清水一碗,煮10分钟后服用。民间用以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溃疡出血、吐血、便潜血等症。
方二(大飞扬草豆腐汤)
每次用大飞杨草15-30克(鲜用30-60)克,豆腐2-3块,加水2.5碗煮至1碗,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豆腐。民间用以治疗产妇排乳不畅、乳房胀痛、早期急性经脓性乳腺炎等症。
方三(豆腐炆猪脚)
先将猪脚一只切块,加清水少许煮熟后,放入豆腐200克,葱白、食盐和酱油少许,煮熟豆腐后即可食用。主治妇女产后缺乳之症。
莲藕节治愈冷痢 宋高宗御赐金杵
据宋代赵溍《养疴漫笔》记载,宋孝宗患痢疾,诸位御医投药,治疗无效。一天,宋高宗偶然到一家小药铺,便召唤铺主,询问治痢之方。药铺主只得前往应诊,以试身手。进得宫来,即行望问问切,乃知宋孝宗嗜好螃蟹,然螃蟹虽为佳肴,但多食则损伤脾胃,久之脾胃阴虚,引起冷痢。诸位御医却以热痢下药,未能对症而医,显然难以收效。药铺主采来莲藕节,将其捣烂取汁,嘱皇上以温酒调服。几次服药后,孝宗果然痊愈。高宗大喜,将捣药用的金杵赐给铺主。
藕节系睡莲科植物,莲藕肥大根节,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酸、鞣质等有效成分。它能止血、散瘀,尤其除湿止痢,善解蟹毒,故孝宗久痢得以速愈。中医研究表明,藕节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血崩等血症,均有明显疗效。将生藕节捣汁并滴鼻中,可治鼻衄不止;与酒绞汁饮,可治坠伤血瘀在胸腹并唾血;藕节晒干研末,与白密人参汤调服,可治大便下血。
莲藕节能治病,莲藕也可入药。它为祛瘀生新之品,生者性寒,熟者性温。有解渴、醒酒、止血、散瘀之功。中医认为生藕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大能开胃,其性善消瘀血,所以妇女产后生冷皆忌却不忌莲藕。熟藕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的功效。藕加工成藕粉,也能益血止血,调中开胃。
《本草汇言》曰:“藕,凉血散血,清热解署之药也。”《医林纂要》谓:“藕节,止吐、衄、淋、痢诸血症。”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藕节甘凉归胃肝,止血通淋解热烦,
莲藕味甘性属寒,凉血散瘀止渴烦。
方一(藕汁蜂蜜露)
用鲜藕适量,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调匀内服。每日一次,连服数天。主治热咳嗽、咽干咽痛、咯痰带血、血热鼻衄等,亦可用于治红白痢疾。
方二(莲藕粥)
鲜藕适量,洗净切片,与粳米100克共煮粥,熟后加白糖调味食用。适用于年老体虚、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热病后口干烦渴等症。
方三(鲜藕姜汁)
鲜藕去节500克,生姜50克,均须刮皮洗净、切细,用洁净纱布绞取液汁,一日内分数次服用。适用于夏季感冒、肠炎、发热、烦渴、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方四(藕米糕)
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加水适量,揉成面团,隔水蒸熟,随量煮食或煎食食。有补虚、养胃、止血的作用。
老母难愈眼障翳 蝙蝠偶呈夜明砂
蝙蝠就是我们所说的“天鼠”、“飞鼠”,它寄栖于建筑物的隙缝或树洞之中,白昼停息,夜间活动。蝙蝠可入药治病,其干燥烘便,中医把它叫做“夜明砂”。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名字呢?不妨听听下面的故事。
相传在洛阳山寨,住着相依为命的母子俩,他们生活清贫,茅屋低矮潮湿,房内漆黑昏暗,因而蝙蝠出没其间。儿子以打柴谋生,每逢雨天,生计难以为继。老母又患眼病,视物渐渐模糊,乡里郎中诊为障翳,并让其子上山采些草药煎服,但未见疗效。
谁知,时间久了,老母说什么近几天的药似乎有些药效。其子也惑然不解,他每天上山打柴,有时顺便采集草药都是按郎中所嘱而为之,药草是相同的,为什么前些时候无效,近日突然有效呢?他仔细检查陈放在桌上的一大堆药草,见上面粘了许多蝙蝠粪便,顿有所悟;原来是蝙蝠粪便起了作用。于是,他取来蝙蝠粪便焙干,研成细末,让老母服用,不久,眼睛渐渐复明。这种方法传开以后,村里村外有人仿效,其眼疾果然康复。后来,人们便把蝙蝠粪称为“夜明砂”。
夜明砂味辛,性寒,入肝、脾二经,具有清热明目,散血消积之功,中医用来治疗青盲障翳、瘰疠、疳积、疟疾、狐臭等症。蝙蝠捕得后,去净毛、爪、内脏,风干或晒干,也可入药,可用于治久咳、淋病、疟疾、金疮、瘰疠、惊风等症。《肘后方》曰,蝙蝠“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本草经疏》谓:“夜明砂,令人主明目,澡目盲障翳。”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蝙蝠明砂归肝经,活血清热治翳病,
疟疾夜盲目障翳,瘰疠瘀血小儿惊。
方一
每次用蝙蝠一只,去毛、内脏和头爪,放入芝麻油250克,将蝙蝠炸焦后,过滤去蝙蝠渣,麻油分三天煮菜吃完。民间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老人久咳和便秘等症。
方二
夜明砂30克(以糯米炒黄)、柏叶30克(微炙),共捣为末,用牛胆汁拌和为丸如绿豆大小。每夜临睡时以竹叶汤饮下20丸,至五更初,再饮20丸。治青盲。
方三
夜明砂、当归、蝉蜕、木贼(去节)各30克,研末,黑羊肝120克,水煎烂,与之混合为丸如绿豆大,饭后温开水送服50丸。治赤眼成内障。
军粮短缺谁解围 荷叶包饭振军威
炎炎盛夏,处处绿荷满塘,古今诗人对此歌咏颇多。然而,荷叶曾在历史上立下过汗马功劳,或许少有人知,那么,让我们追溯绿荷包饭的历史吧。
据史书记载,公元551年,梁朝始兴太守陈霸先,奉命率兵镇守京口。旷日持久的战争,炎炎似火的盛夏,使军中粮食短缺,兵士暑热不堪。梁朝民众争相以荷叶包饭,夹放鱼肉,接济梁军,慰劳将士。军心因此而大振,暑热因此而顿消。于是,陈霸先一举打败北齐鲜卑十万大军。
荷叶包饭也从此开始流传。明朝文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记载:“郡少珠玑,以亥日为市……以荷叶包饭而往,谓之趁圩。”明代以后,这种清暑美餐已传到繁华圩镇和都市。
绿荷包饭为什么会得以流传呢?原来,它不仅因荷香鲜美、风味饶人,而且荷叶具有清凉解热之功,利于健康。于是,在广东、山东、四川等地,荷叶特别受青昧,或包饭,或煮粥,或蒸饼,将荷叶之功效发扬光大起来,做出了多种美食珍品。
荷叶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味苦涩,性平,入心、肝、脾三经,具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解毒之功。中医用来治暑湿泄泻、水气浮肿、产后血晕、崩漏、便血、吐衄、眩晕等症,并用来解蟹毒、漆疮。民间用山楂荷叶茶治高血压,也有一定效果。
《本草纲目》评曰:“荷叶能开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
后人有歌诀曰:
荷叶苦平心肝脾,清暑止血升阳气,遗精下子宫炎,吐衄崩淋署热痢。
方一
鲜荷叶一大张剪碎,冬瓜500克,煮汤,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暑热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小便短赤、痰多黄稠、口舌生疮等症。
方二
取鲜荷叶一张,洗净切碎,加凉开水适量,用木棰捣烂取汁,加适量冰糖,一次服完,每日3次。主治血热型咯血、吐血等症。
方三
鲜荷叶一大张洗净切碎煮汤,捞去荷叶,汤汁与粳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调味食用。有解暑清热、消瘀血、降血压、降血脂、消肥胖的作用。适于暑热天胸闷烦渴、头昏脑胀、小便短赤、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症等疾患。
锦乡谷花香惊梦 李时珍瑞香入药
据《庐山记》载,宋朝时庐山有一个名叫比丘的僧人,白天睡在锦乡谷大磐石上,睡梦中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花香,惊醒后顿觉快慰,遂循香气寻找,果然寻得此花,故称“睡香”。后来,此事被传开来,世人皆称奇迹,以为此花乃“花中祥瑞”,又改名为“瑞香”。
其实,瑞香并非从宋代开始闻名,早在《楚辞》里,瑞香就是“露甲”,也许宋代有了这个传说才认为“瑞香”乃是一大发现吧?因此,《灌园史》考证,瑞香之名始于庐山。后来,明代《群芳谱》又称之为“风流树”。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瑞香的药用。据说,他在庐山东林寺,见一小和尚右肋红肿,却还忍痛念经,后经老和尚扯来一枝干枯草药,令其含服口中,小和尚肿消痛止。李时珍求教,方知乃瑞香所为,便亲自辩识。
由此可见,瑞香不仅是供人观赏之花,也是治病之药。瑞香为常绿灌木,共叶、花、根均可入药。据现代药理研究、瑞香花在家兔实验中,可降低血液凝固性,能促进体内尿酸排泄。现代临床运用瑞香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令人满意。中医认为瑞香清利头目,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风湿痛、乳岩初起等症,但由于本品具有麻醉性,内服宜慎。内服:煎汤,5-10克;外用:捣敷或煎水含嗽。
《药性考》记载,瑞香“清利头目,齿疼宜含”;《纲目拾遗》谓,瑞香“稀痘,治乳岩初起”。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有歌诀曰:
瑞香花味甘性咸,清利头目咽喉痛,乳岩初起与风湿,坐骨神经又齿痛。
方一
瑞香树皮9克,水煎,送服碘化钾0.3克,每日1-2次,连服2日为一疗程。治坐骨神经痛。
方二
瑞香6克,以生姜、葱白为引,水煎服。治伤风感冒。
方三
瑞香皮9克,羌活9克,川芎5克,菊花6克,鸡血藤12克,水煎服。治头痛。
方四
瑞香花6克,桂枝10克,水煎服。并用瑞香树皮及叶120-250克,煎水洗患处。治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外用)
方五
鲜瑞香花及根12克,放碗中捣烂,加开水服用。治咽喉肿痛。
皇太后补托人参 彭医妇誉满天下
人参是人们熟知的名贵补品,又是重要的药材。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用人参滋身强体,治病疗疾。
相传明神宗皇太后患眼疾,太医名流医治无效,反而使病情加强,仿佛眼睛被蒙上一层乌云,眼看渐渐失明,这使太医们心急如梦。有侠大臣闻知民间有个叫“彭医妇”的女医生,有“女神医”之誉,尤其擅长治疗眼科疾患。便将此事告诉皇太后,太后闻知遂召医妇进宫。
彭医妇诊视太后眼病之后,发现前面几位医疗治疗时,形成了障翳,使之经久不退,反而不隐,乃致久医不愈。遂用人参补托,又行针灸,不久皇太后目翳全消,痊愈如初。神宗皇帝大喜,当即御赐金匾曰:“女神医”。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它味甘、微苦,性温,入脾、胃、肺三经。中医认为人参具有补气固脱,补肺益脾,畅通血脉,滋补元阳,生津安神之功,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萎尿频、妇女崩漏、小儿慢惊、消渴饮引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人参能兴奋大脑皮层,能抗疲劳,改善睡眠和情绪;能增加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并对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物质代谢均可产生影响。因此,现代临床广泛用于休克急救、高血压、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病、放射性损伤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人参能兴奋大脑皮层,能抗疲劳,改善睡眠和情绪;能增加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并对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物质代谢均可产生影响。因此,现代临床广泛用于休克急救、高血压、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病、放射性损伤等症。
人参还被国外科学家选用于宇航员的食品,当宇宙飞舶升入天宫时,人参已被制成特殊食品供宇航员享用。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医诊所与克鲁斯医学研究所,还坚持用人参等中药治疗艾滋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但是,由于人参已成为现代普通人家都可收藏的名药,故也给人带来许多副作用。有的使儿童性早熟;有的人使用人参后出现过度兴奋、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头痛、皮疹等症状。因此,服用人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滥用而产生毒副作用。若服用人参出现不良反应,可以用鲜萝卜片拌蜜糖服用解除。
《本草汇言》曰:“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人参甘温归肺脾,开心益气补元气,
虚劳内伤吐泻淋,神衰烦渴梦惊悸。
方一(人参炖马鬃蛇)
每用次马鬃蛇(又称雷公蛇)2条,剥去皮内脏,加入高丽参6克(或吉林参10克),放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服食。有益气养阴、补肾强身的功效,民间用以治疗肾虚腰膝酸痛、阳萎、风湿筋骨痹痛等症。
方二(四君子汤)
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水1碗煎至七分,入盐少许服用。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可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等。
方三(独参汤)
人参(去芦)60克,枣5枚。每次服用水2大碗,煎至1大碗。服后熟睡一觉。可用于止血后补之、诸病除根等。
方四(人参蛤蚧散)
人参、蛤蚧、茯苓、甘草、知母、贝母、杏仁、桑白皮各60克,共研为末,每日用适量冲开水当茶服。能补气、益精、定喘。
滑伯仁巧用桐叶 难产妇幸得妙方
梧桐为梧桐科落叶乔木植物,它原产于我国和日本,现在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在古代,诗人们往往借梧桐落叶写秋抒情;而在现代人眼里,由于梧桐容易栽培,生长速度快,枝叶伸展宽,因而被广泛栽种于路旁、庭院,在炎炎盛夏可以作为理想的纱荫之树,人们便给它一个美名叫“绿化树”。
据明代许浩《复斋日记》载,元代医家滑伯仁治病不拘泥于古方,用药奇怪而无不显效,曾用梧桐叶救治过难产之症,被传为美谈。
话说有一年秋天,苏州仁人邀请滑伯仁在虎丘山游乐,正是游兴最浓时,赶来一求医仆人,说是他家主人有求。原来,一富裕人家孕妇难产,想请滑伯仁诊治。滑伯仁不言不语,登上石阶,恰逢一片梧桐叶随风落地,遂顺手拾取,给求医者说:“回去赶快用水煎桐叶汤,让产妇饮下,即可保平安。”各位仁人以为滑伯随便胡诌,以推脱之,便继续对景吟诗,游兴不减。
一会儿,病家便来报喜:“小儿顺利生下来了,请滑伯仁喝酒领赏。”众人才觉奇怪,皆问此方出自何书?滑伯仁笑曰:“医者意也,哪有一定之方呢?这妇人怀孕超过十月才临产,乃因气虚的致,梧桐叶得金秋萧降之气而落,煎汤借秋气以辅助产妇之正气,即可催生矣!”因此,后
也仿效用梧桐叶催生,却没有效果,因为桐叶本身并没有催生的功能。
但桐叶确实可供药用,梧桐叶味苦,性寒,中医认为它能镇咳祛痰,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疼痛、麻木、痈疮肿毒、痔疮臁疮、创伤出血、高血压等症。梧桐子、花、根、皮也可入药。梧桐子可顺气,和胃,消食,能治伤食、胃痛、商气、小儿口疮等症。梧桐花10-15克水煎服可治水肿,研粉调涂可治烧烫伤。梧桐根和皮均可治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症。
《中国树木分类学》认为,梧桐叶“煮汁可熏治白带”;《贵州民间方药集》载,梧桐叶“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梧桐子叶花根皮,祛风镇咳除湿气,
痈肿损伤血压高,月经不调风湿痹。
方一
梧桐子15克,何首乌25克,黑芝麻15克,熟地15克。水煎服。治白发。
方二
梧桐子20-30克,水煎服。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哮喘。
方三
梧桐鲜根30-50克(干品25-40克),酒水各半同煎1小时,内服。加猪脚一只同煮效果更好。治风湿疼痛。
方四
梧桐叶研成细末,外敷伤口。治刀伤出血。
红颜自缢拒淫威 树神立功献皂角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农家少女,长得如花似玉,被父母视为党上明珠。不料,有一天,少女在野外打柴,被村外一恶少闯见,这恶少仗势欺人,方圆数村内坏事做绝。见少女这等美貌,顿起淫心,强行奸污。少女愧失贞操,自觉丢人,遂在一棵大皂树上自溢身亡。
其父母痛不欲生,泪水也哭干了,嗓子也叫哑了,他们盼望爱女志死回生。忽然,有位白发老翁飘然而至,说道:“老翁自有还魂之术,请用皂角末吹入少女鼻孔,方能起死回生!”其父泪眼抬望,顿觉老翁悄然融入皂角树,始知树神显灵,爱女有救矣!
于是,他依照树神之言,摘下皂角,碾成粉末,轻轻吹入爱女鼻孔。俄而,姑娘鼻孔微动,接着猛然一声喷嚏,便渐渐苏醒过来。从此,人们便把皂角当作灵丹妙药。
其实,这个传说只不过是穷苦百姓的希望寄托,世界上是没有什么树神的。但皂角能治病疗疾倒是千真万确。皂角为豆角落叶乔木,它味辛,性温,微毒。中医认为,皂角能祛风痰、除湿毒、杀虫,主治中风口眼呙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皂角能救治自缢断气者,或许是因为皂角粉末有治昏迷不醒、牙关紧闭之功效。皂角刺能也治痈肿、疮毒、癣疮、胎衣不下。皂角子能治大便燥结、肠风不下、肿毒、疮癣等症。皂角叶、根皮也可供药用。
现代医学认为,皂角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局部粘膜而使分泌增加,具有祛痰、抗菌的作用。美国还用皂角治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在我国,人们用皂角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耵聍栓塞,并与女贞子、千里光等配成片剂,治慢性气管炎,均有一定的疗效。
《本经逢原》云,皂角“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抑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皂角辛温肺大肠,祛痰开窍软坚良,
气逆咳嗽痰壅塞,癫痫中风痈肿疮。
方一
长皂角3条(去皮、子),一条入巴豆10粒,一条入半夏10粒,一条入杏仁10粒,用姜汁制杏仁,麻油制巴豆,蜜制半夏。均用火炙成黄色,研为末,每次用05克,临睡前用以姜汁调下。治痰喘咳嗽。
方二
皂角刺(烧存性)30克,蚌粉3克,和研,每次服3克,温酒送服。治妇人乳腺炎。
方三
皂角刺60克(烧令烟尽),臭樗皮30克(微炙),防风30克(去芦头),赤芍药30克,枳壳30克(炒黄,去瓤),以上药共捣为末,取一半以醋500克熬成膏,余药和丸如小豆大,饭前服,以防风汤送服20丸。治痔疮、肛门痒痛不止。
红颜女义献秘方 金银花横祸惹身
金银花原产于我国,系忍冬科常绿缠绕性藤本植物,不仅是供观赏的花卉,而且也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个村子闹瘟疫,患者上吐下泄,不几天便死去。村里有个美丽的姑娘名叫“金银花”,不仅能做好一手好针线,而且还能诊病配药。金银花见村里老百姓为瘟疫所折磨,便把自家的祖传秘方献出来,为贫困者送医送药,不久,瘟疫得到了控制。从此,金银花远近闻名。
有个财主知道此事后,仗势抢亲,金银花一头撞死在石柱上。人们为了报答金银花的恩情,便把她埋葬在风景最好的地方。后来,她坟上长出了许多金黄色和银白色的花朵,大家便常给它锄草、浇水、施肥,并叫它“金银花”。
第二年,村里人流行眼疾,有人梦见金银花姑娘用“金银花”熬水熏洗,治好了人们的眼病。大家一试,果然灵验。
又据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在崇宁年间,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有几个和尚,在山上采回一篮蕈子,便煮熟饱餐一顿。不料,蕈子有毒,和尚们上吐下泻不止。有三个和尚急忙采来金银花吃下,结果平安而愈;而另外几个则枉死黄泉。可见,古人确实早已认识到金银花的解毒之功。
不仅如此,古代还以金银花代茶。据《植物名实图考》称,清代时期,“吴中暑月,以花入茶饮之,茶肆以新贩到金银花为贵。”祖国医学认为,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主治温病发热、温毒热痢、痈疡肿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属、伤寒及副伤寒杆菌作用较强,用于防止乙脑、流脑,治疗急性菌痢、婴儿腹泻、痢疾、化脓性疾患、眼科急性炎症、肺炎、子宫颈糜烂、有机磷中毒等都具有显著疗效。但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古人谓:“金银花为泻热解毒之冠。”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金银杀菌消肿灵,泻热解毒愈疮痈,乙脑流脑诸疮疡,毒热炎症温淋病。
方一
忍冬藤(金银花藤)9-30克,浓煎服。或用金银花适量,焙干研末,早、午、晚饭前各服9克,开水送服。治传染性肝炎。
方二
金银花24克、蒲公英15克、连翘9克、陈皮9克、青皮9克、生基草6克,每日1-2剂,水煎分2-4次服。治急性乳腺炎。
方三
忍冬藤30克,豨莶草12克、鸡血藤15克、老鹳草15克、白薇12克,水煎服。治风湿性关节炎。
方四
金银花9克、射干9克、山豆根6克、牛蒡子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治急性扁桃体炎。
方五
金银花9克、菊花9克、薄荷9克。水煎服。治感冒。
方六
金银花15克、金丝草15克、海金沙15克、连翘9克,水煎服。治急性肾炎、肾盂肾炎。
方七
金银花30克、甘草15克,水煎服。可解野蕈中毒。
鬼谷子赞麦门冬 秦始皇觅不死药
秋霜过后,草木枯零,惟有麦门冬刚毅青翠长年累月守护阶前。诗人范成大借麦门冬讴歌了那种不争春,不畏寒,为人们默默奉献的高贵品格。
麦门冬,又叫麦冬,阶前草,不死药等。清初《园林花镜》曰:“若以数茎植于阶前,亦青翠可观。”就是指“阶前草”也。据《十州记》载,相传,在秦始皇时代,有一只鸟衔来一株草,绿叶象韭菜,淡紫色花瓣,与绿叶相映,煞是雅致。秦始皇便派人问鬼谷子,此草为何?据说鬼谷子擅长养性持身,精通医术。见此草便说:“此乃东海瀛州上的不死之药。人死后三天,用其草盖其身,当时即活,一株草就可救活一人”。秦始皇闻之,遂派方士徐福为使者,带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东海,以求长生不老之药。
当然,徐福只能一去不返,秦始皇寻仙药也只是梦想。其实,麦门冬并不如鬼谷子所言,会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它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及日本。中医认为,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胃、心三经,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结核、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消渴等症。但凡脾胃虚寒泄泻,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本草汇言》曰:“麦门冬,清心润肺之药也。”《本草新编》评述: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定咳嗽,真可持之为君而又可借之为臣使也。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麦冬甘寒肺胃心,强心补肺益胃阴,
阴虚内热咳嗽喘,乳少浮肿热伤津。
方一
麦门冬30克,黄连15克,共研末蜜丸如绿豆大小,每服30丸,饭前用麦门冬煎汤送服。治虚热上攻、脾肺有热、咽喉生疮。
方二
麦门冬60克(去心)、乌梅(去核取肉)60克,均须焙、炒后粗捣为末,每次服3克,用水1杯煎至半杯,去渣饭后温服,每日3次。治消渴、喉干难忍、饮水不止、腹胀。
方三
麦门冬150克(去心)、黄连300毫升(去毛),共捣末,以生地黄汁、栝楼根汁、牛乳各适量,混合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25丸,每日3次,渐加至30丸。治患热消渴。
方四
玉竹10克、麦冬10克、沙参6克、生甘草3克。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治燥伤胃阴。
方五
麦门冬、茯芩各5克,人参3克,水煎服。治齿缝出血。
橄榄在林黄三变 穷病七用药引医
橄榄系橄榄科常绿乔木,北方称其子为"青果",南国名之"橄榄"。中国是橄榄的故乡,其产量居世界之首。
相传有一位老中医,医术相当高明。一天,有个叫黄三的人来看病,曰:"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求医,吾黄胖、懒惰、贫寒,望能妙手医治。"老中医暗忖,上 "三病"之根还在于懒惰,须先将其由懒惰变为勤劳。便告诉他说:"从明天开始,你每日早晨去荣馆饮橄榄茶,然后拾起橄榄核,回家种植于房前屋后,常浇水护苗,待其成林结果,再找我。"
黄三遵嘱照办,细心护林。几年过去了,橄榄由苗而树,由树而林,由林而果,黄三终于变得勤快起来了,人也长得壮壮实实。可是他仍然很穷。便去找老中医。
老中医笑曰:"你已没了黄胖、懒惰之症了,你且回去,从明天开始,我叫你不再贫穷。"
次日,果然有不少人前来向黄三买橄榄,从此,陆续不断,黄三也就不再贫穷了。原来,老中医开处方时需要橄榄药引,而这一带无有出产,便想出了这个办法。人们都叹服老中医的高明。
橄榄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每百克果肉中含有204毫克钙,这在果品之中名列前茅,所以,常吃橄榄能坚齿、壮骨、益脑。现代临床用来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皮肤病等,也有一定疗效。中医认为,橄榄味甘酸涩,性平,入肝、肺、胃等经,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功,主治喉咽肿痛、肺燥干咳、解酒、河豚中毒等。此外,橄榄仁、橄榄核也可供药用。
《本草经疏》记载:"橄榄,肺胃家果也,能生津液。"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有歌诀曰:
橄榄甘平肺胃经,镇咳祛痰消炎肿,
河豚酒毒癫痫症,咳嗽痰多咽喉痛。
方一(橄榄酸梅汤)
生橄榄60克、酸梅10克,水煎去渣,加白糖调味食用。可治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咳嗽痰稠,酒毒烦渴等症。
方二(姜葱苏叶橄榄汤)
生橄榄60克、葱头15克、生姜10克、紫苏叶10克,水煎去渣,加少许食盐调味饮用。适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咽痒、胸闷胀满、呕吐作闷等症。
方三(橄榄煲冰糖)
每次用鲜橄榄10枚(去核),略捣烂,加冰糖适量,清水2碗煲至1碗,去渣,慢慢咽饮。主治燥热咳嗽、咽喉炎、饮食积滞、酒毒湿热等症。
方四(明矾拌橄榄)
橄榄12个,明矾1.5克。先将橄榄用冷水洗干净,在每个橄榄上割4-5条纵纹,将明矾研末掺入其内,每2小时细嚼2个,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吐渣。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声嘶、痰多等疾患,同时对甲状腺肿大和癫痫病亦有疗效。
方五(咸橄榄芦根茶)
每次用咸橄榄4枚、芦根30克(鲜品60-120克)清水2.5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胃热牙痛、肺热咳嗽等症。
费长房告诫桓景 重阳节茱萸消灾
在我国民间风俗里,重阳节这天,人们要身带茱萸,登高饮酒。据《续齐谐记》载,汝南人桓景跟随费长房学道。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并告诫他赶快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香囊,里面盛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方可免灾。傍景依言而行,傍晚回家,果然见家中鸡、狗、年、羊全部暴死,据说,是代替主人而遭炎,全家因此而幸存。从此,每逢九月初九,人们便用茱萸消灾。
但关于茱萸避瘟疫之说,史书记载颇多。《淮南毕万术》谓:“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无瘟疫,悬茱萸于屋内,鬼畏不入。”《风土记》还说:“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见到此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可见古人确以茱萸消灾避恶。
其实,茱萸并不能象古籍记载的那么神奇,费长房与桓景的故事,也只是好事者杜撰出来的。茱萸系芸香科常绿灌木,作为一味中药,它味辛苦,性温,有毒,入肝、胃、脾经。中医认为,茱萸具有温中、理气、止痛、燥湿之功,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茱萸有驱蛔作用,能抑制11种皮肤真菌,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现代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消化不良、神经性皮炎、黄水疮、口腔溃疡等,疗效显著。
《本草纲目》评曰:“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攻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本草汇言》认为,“茱萸,开郁化滞,逐冷降气之药了。”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有歌诀曰:
茱萸辛苦药性温,温中止痛开郁闷,
心腹冷痛呕吐泻,寒疝湿疹脚气病。
方一
吴茱萸30克,黄连180克,共研为末,为小丸,每次温开水送服50丸。治肝火。
方二
取吴茱萸粉2.5-3克,用食醋5-6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左右,摊于2层方纱布上,将4周折起,贴于脐部,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一次。治消化不良。(外用)
方三
将吴茱萸研末,每次取30-50克,睡前用醋调敷两足心,一般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轻者敷一次,重者敷2-3次即显示疗效。治高血压。(外用)
方四
将吴茱萸研粉,用凡士林调成10%软膏,局部涂擦,每日1-2次,擦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一般4-9次痊愈。治黄水疮。(外用)
度饥荒萱草味美 因富贵陈胜忘忧
萱草,俗称黄花菜,它不仅是名花佳卉,也是佳肴良蔬,自古以来,历代诗人吟咏之作颇多。在历史文献中,留下了许多名诗名作,而且还有动人的传说。
相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起义前家境贫寒,又身患疾病,全身浮肿,常以乞食度日。有一天,有位黄姓妇人蒸些萱草花,送给陈胜,陈胜饥寒交迫,见萱草花香气扑鼻,便狼吞虎咽般吃完,嘴里赞不绝口:“好吃,好吃!”心中对黄母充满感激之情。黄母接连几天都以萱草相送,陈胜美滋滋地吃着,不久,他发现自己身体渐渐舒坦起来,浮肿消退,身壮体魄了。
后来,陈胜起义,在历史上首开农民起义的先河。为感激黄母恩情,陈胜请她住在自己身边。餐餐盛宴,使陈胜面对无数佳肴珍馐毫无食欲。黄母见之,又蒸来萱草花,陈胜端起碗来,却更难咽下,连说:“味不及当年。”黄母说:“饥饿之时,萱草无异于山戮海味;吃腻了鱼肉之后,萱草也堪似良药苦口呀!”陈胜听出弦外之音,羞得面红耳赤,跪地而拜。因此,萱草又称"忘忧草",人们还记得它也是治病的良药。
陈胜因吃萱草而病愈,这不无道理。萱草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据现代药理研究,萱草根对血吸虫、结核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医认为,萱草根有利水、凉血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痈、男女腰痛等症。其苗、花蕾(金针菜)入药,具有利湿热、宽胸隔、消食积的功效,主治小便赤涩、痔疮便血、跌打瘀痛等症。此外,萱草还可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腮腺炎、乳腺炎等症。
《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对于其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萱草甘寒归心脾,黄疸水肿又瘰疠,
淋浊带下衄便血,崩漏乳痈小便利。
方一(黄花苛蒸肉饼)
黄花菜50克(洗净泡发)、猪瘦肉150-250克,剁成肉酱,加入调料拌匀,同蒸食食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肾虚耳鸣、产妇乳汁缺乏等症。
方二(黄花菜糖水)
黄花菜6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熟,每天早饭前服,连服3-4天。民间用以治疗痔疮疼痛、痔疮出血等症。
方三(黄花菜煮海蚌)
每次用黄花菜15-30克,酌加海蚌同煮食。主治传染性肝炎、黄疸。
方四(萱草根煎水)
萱草根30-60克,水煎服。主治腮腺炎、扁桃体炎、百日咳、胃炎、牙痛、胎动不安、腰痛挫伤等症。若另外再捣烂外敷,对肋腺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等亦有疗效。
方五(黄花菜黄豆煲猪脚)
每次用黄花菜30克、黄豆60克、猪脚一只,清水适量,煲汤调味,每日一次,3-5次显效。民间用以治疗妇女产后缺乳。
杜甫采药赋诗篇 黄精逃难得良药
杜甫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他又与中草药结下过不解之缘。他出身贫寒,体虚多病,从小就养成采药的习惯,成年后更是伺机采药。公元759年,时值安史之乱,杜甫举家辗转到同俗,生计更成问题。于是,杜甫操起采药之业,起早贪黑、顶风冒雪地采药。由于大雪封山,黄精苗被雪掩埋了,故采挖黄精十分困难。溯月刺骨,阵阵袭来,诗人只好扯住难以谋害体的短衣,以掩身体。杜甫的诗描写的就是他挖黄精的情景。
黄精是一味养阴、生精、补脾润肺的中药。相传东汉光武帝年间,峨眉山下有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叫黄精。他十来岁就被卖给了大庄园主巴戟天,白天累死累活地干,晚上还要做夜工,吃的猪狗食,穿的破烂衣。黄精忍受不了巴戟天的折磨,便逃走深山老林里,靠采摘野果充饥度日。
有一天,黄精采摘野菜时,被一只吊眼白额虎所逼,他躲进山洞,急忙堵住洞口。不料老虎守在洞外,数天不离开。黄精饥肠辘辘,就在洞内石逢中找到一些野草,状如生姜叶,根如生姜形,尝起来味道甘辛,吃后神清气爽。以后,黄精常吃这种野草,人也变得健壮,行动轻快敏捷。
就这样,黄精在大森林里生活了多年,后来,被猎人们发现,还把这件事流传开来。那种草也成了神奇的药物,“黄精”就成了那种野草的名称。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它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之功,主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少食、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等症。但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现代医学认为,黄精能抗结核菌和其它真菌,临床上还用于治疗肺结核和癣菌病,都有一定疗效。
《本草逢原》曰:“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对于其药用功效,后人有歌诀曰:
黄精强筋又补中,健骨益髓除湿风,
诸殷虚损筋骨弱,风湿走注身体痛。
方一
黄精、党参、淮山药各30克,蒸鸡服食。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
方二
黄精20克,熟地、山药各15克,天花粉、麦门冬各12克,水煎服。治胃热口渴。
方三
黄精15-30克,炖猪肉食。治肺结核、病后体虚。
方四
黄精、枸杞子(冬采者佳)各等份,研为细末,二味相和,捣成块捏饼,干后再捣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50丸,空腹温开水送服。补精气。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