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名医名方 [打印本页]

作者: 崔黄芪    时间: 2007-5-8 07:11
标题: 名医名方
名医名方:肠疡宁合剂
  幸良诠简历  幸良诠,1945年11月生,江西省赣县人。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主任医师、院长,兼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九江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口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中医临床33年,熟谙经典,融会中西医理论,注重临床实践。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治法灵活多变,组方崇尚“兵不在多而在将勇”的法则。擅长治疗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结肠炎、风湿病和儿科疑难病症。研制了“益心颗粒”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疗效显著;系统阐明了中医肠道给药的理论,研制了中药直肠点滴法。在全国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医集辑要?儿科常见病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等7部医学著作。1997年被评为九江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被授予江西省名中医。
  组成:黄连1.2g,细辛2g,葛根12g,黄芩10g,木香10g,炒山楂30g,柴胡10g,炒地榆15g,白芨20g,  功能: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用法:上药加清水600ml,浸泡20分钟后文火煎30分钟,用纱布过滤后浓缩取药液300ml,分早晚各1次直肠点滴。10天为1疗程,一般2~4疗程。  直肠点滴操作方法:用一般静脉输液器,将药液倒入静脉输液用滴瓶中,惟针头换为导尿管。成人用药液150ml~400ml,小儿酌减,药液温度控制在42℃以下即可点滴。点滴前嘱病人解大便,或行清洁灌肠,以利药物吸收。病员取左侧卧位为好,也可仰卧、俯卧或右侧卧。先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将导尿管前端涂以液状石腊后插入病人肛门内,成人约入10~20cm,小儿约入5~15cm,用胶布固定后即可开始点滴。根据病情控制点滴速度,一般每分钟30~60滴。点滴结束后,拔出导尿管静卧10分钟即可随意活动。高月妊娠者慎用。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其病因复杂,大多因情志所伤,肝气横逆克害脾土;或饮食伤脾,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而腹痛、泄泻,或腹泻便秘交替而作等。本病的特点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与细辛相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之兼金散,原为治口疮而设,其“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临床治疗口疮及各种痛证疗效甚好。山楂活血化瘀,且炒山楂、葛根、柴胡三药相配可运脾升阳,疏肝理气;黄芩清热燥湿;木香理气止痛;炒地榆、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全方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临床运用:湿热偏重者加白头翁、秦皮;肝盛脾虚者加防风、白术;脾肾亏虚者加黄芪、补骨脂;腹痛尤甚者加徐长卿;便秘者加草决明。B16.3
http://www.cntcm.com.cn/1916-b.htm
名医名方:通络复瘫汤
  邱幸凡简历
  邱幸凡,男,1944年1月出生。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主任,湖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医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湖北省知名中医及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理论上精通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上擅长治疗呼吸、神经系统疑难杂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中1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理论研究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卫生厅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及医学文章40余篇。
  组成:黄芪60~120g,当归10~20g,丹参30g,赤芍30g,地龙15g,炮山甲10g,水蛭6g,鸡血藤30g。  功能: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  主治:中风偏瘫的初中晚各期,尤以初中期为佳。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乏力,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用法:每日水煎服3次,每次200ml。水蛭、炮山甲亦可研极细末冲服,用量稍减,一般用水蛭和炮山甲末各4g混均冲服,每次4g,1日2次。  方解:本方系当归补血汤与补阳还五汤化裁锤炼而成。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生血,使气旺血足而血易行;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炮地龙、山甲、水蛭为虫类蠕动之品,灵动迅速,可活血逐瘀通络,以搜别络之邪瘀,疏通被阻络道,起到一般草木药所不及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之用。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一般2周左右可收显效。脾胃虚弱,纳运欠佳,可改为饭后服用,或加白术、砂仁、鸡内金;药后腹胀、矢气多,加枳壳、厚朴;伴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语言不利,加石菖蒲、远志、胆星或竹沥;气短乏力重者,加生晒参;头晕血压高可加怀牛膝、代赭石、天麻,亦可配合西药治疗。 B16.4
http://www.cntcm.com.cn/2095-b.htm
名医名方:清肝化脂汤
  林鹤和简历  林鹤和,男,1925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九代中医世家,196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函授大专班,现为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曾任萍乡市中医院院长、萍乡市人民医院院长,兼任萍乡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西分会理事等,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及肿瘤、乙肝、肝硬化腹水,在胆石病、脂肪肝、尿石病、肾炎、尿毒症等的治疗上也有独到之处,研制的乙肝丹糖丸及胆通舒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突出。  著有《鹤圃医论选》、《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临床经验被收录在《中国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之肝炎肝硬化、肾炎尿毒证、痹证、肿瘤、皮肤病、慢性腹泻、顽喘、肾病综合征等专辑中。在全国及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6篇。“鸭脚通冲剂治疗尿石病”科研课题获萍乡市人民政府科技一等奖。
  方药组成: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0g,小叶野鸡尾30g,茅根、车前草、山楂、干葛、赤芍、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白芍、柴胡、制香附各15g,甘草3g。  功能:通腑泻热,化脂清肝。  主治:脂肪肝  方解:本方以大黄、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为通腑主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小叶野鸡尾、茅根、车前草苦寒以佐大承气汤清热解毒;山楂、干葛、赤芍活血化脂,以清肝经之瘀脂;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活血化瘀;白芍、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肝化脂之效,为治疗脂肪肝之有效方。本人用此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满意。B16.4
http://www.cntcm.com.cn/2068-b.htm
名医名方:内异消汤
  李祥云简介  李祥云,1939年5月生,山东济南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妇科任医师。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妇科教研室主任。曾任上海中医妇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妇科协作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评审委员会委员。  从医4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不孕症、性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梗阻、更年期综合征等奇难杂症等。临床诊治疾病时中西医兼通,治病不拘一法,对妇科疾病提出“肾亏瘀阻”的观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输卵管梗阻方面,率先提出穿山甲、路路通是治疗要药,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某些疑难疾病当配用针灸、灌肠、穴位注射等方法,常有事半功倍的疗效。临床上还善用虫类药治疗疾病,创立了较多有效验方,部分被收录在《全国妇科名医验方集锦》、《江浙沪名医秘方精粹》等书中。  从70年代起参加多项科研工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中期妊娠引产药”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5甲基前列腺素F2α”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金杯奖。编著有《女性性器官出血》、《不孕与不育的中西医治疗》等4部专著。担任主编、副主编的有《中医治愈奇病集成》、《中医医籍大辞典·妇产科分册》等4部专著。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等30部专著。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辨证治疗不孕症257例临床报道》等100多篇论文,以及《子宫肌瘤会变癌吗?》等200多篇科普文章。
  组成:三棱、莪术、菟丝子、仙灵脾、水蛭、地鳖虫、穿山甲。  功能:补肾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输卵管梗阻、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及其所致的不孕症。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肾阴亏虚兼有瘀阻所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由此导致的剧烈痛经,还有肾亏瘀阻所致的输卵管梗阻、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以及由其引起的不孕症均可应用本方。全方在“肾亏瘀阻”学术观点指导下,立补肾通络之大法。方中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为君药,配以虫类药如水蛭、地鳖虫、穿山甲搜剔破瘀散结,增强祛瘀通络止痛之力以为臣药;水蛭入血分而不伤气分,除瘀血而不伤新血;菟丝子、仙灵脾补肾藏精,以助孕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祛瘀,通络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如月经不调加当归、川芎;肛门坠胀加黄芪、升麻;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伴有低热加地骨皮、青蒿;湿热重加土茯苓、萆薢;痰湿重加苍术、石菖蒲;痛经剧加延胡、白芷。B16
http://www.cntcm.com.cn/2040-b.htm
名医名方:紫草败酱汤
  卢泰坤简介  卢泰坤,1944年出生,福建永定县人。1969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历任厦门市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兼任《中医药通报》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有较高的中医学术造诣,诊疗经验丰富,己培养硕士生多名。临床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在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血精、遗精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经验。认为男科疾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为本,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脉络瘀阻为标,提出湿热是男科的主要病邪,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是男科疾病主要的病理,治疗男科疾病当先清热利湿、理气通络、活血化瘀,辅以益肾补虚,并创制了治疗男科疾病的系列经验方,取得了较好疗效。主持科研课题4项,撰写论文20余篇。
  组成:紫草30g,败酱草15g,赤芍15g,蚤休15g,萹蓄15g,乌药10g,菟丝子15g,穿山甲6g,皂刺10g,黄芪30g,乳香10g,没药10g。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凉血散结,消痈止痛。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
  方解:前列腺炎或因恣食辛辣厚味,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或因感受疫毒,湿热下注膀胱;或相火偏旺,性事异常,败精充血等。临床常见尿频、尿急、尿浊、舌红苔黄厚等湿热症状。前列腺为足厥阴肝经循行所过之处,“足厥阴肝经循股内侧入阴毛,下行环绕阴器”。前列腺炎由于湿热下注,易导致气滞血瘀,临床还常见会阴闷胀疼痛,睾丸、精索、腰骶胀痛,故有“从肝论治前列腺”之说。  方中紫草凉血活血,《本草经疏》云“紫草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味苦,气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为凉血之圣药。”《别录》云“紫草,通水道。”萹蓄入膀胱经而使湿热从小便解。《本草纲目》云“萹蓄,利小便。”败酱草苦寒清热,辛散行滞,《本草纲目》云“败酱草,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方中以紫草配伍萹蓄,有清热、通淋、化湿之功效;紫草配伍蚤休、败酱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紫草配伍赤芍凉血活血、消痈解毒;穿山甲、皂刺通行经络,溃坚散痈;莪术、乳香、没药、乌药行气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气行则营卫畅通,营卫畅通则邪无滞留,瘀去肿消而痛止。前列腺炎病程绵久,久病伤正。《内经》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前列腺炎后期肾虚,气化不及州都,气血阴阳偏损,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水湿停留,故临床可见神疲乏力、腰膝酸痛,甚至遗精、早泄、不育等。方中以黄芪益气托毒消痈、利水消肿;菟丝子温补肝肾,使瘀消而正不伤。全方寓补于通,补中兼通,标本同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前列腺炎大多为球菌和杆菌混合感染。紫草、蚤休、萹蓄、败酱草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前列腺包膜对药物有明显的阻隔作用,使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内而达到满意的抑菌、杀菌浓度,穿山甲、莪术、乳香、没药可改善前列腺体对药物的通透性;黄芪、菟丝子有提高机体性腺功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临床应用:热毒偏盛,脓细胞多者加蒲公英、九节茶;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滴白量多加冬瓜仁、萆薢、益智仁;卵磷脂小体减少者加首乌、沙苑;穿山甲价格高,可换成水蛭。B16.4

http://www.cntcm.com.cn/2028-b.htm
名医名方:补肾止痛汤
  张道诚简历  张道诚  1942年出生,湖北省南漳县人。15岁拜师学医,1962年参加湖北省函大学习4年中医。现为南漳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副院长,湖北省中医学会理事,襄樊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南漳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03年被湖北省人事厅和卫生厅评为“湖北省名老中医”。  行医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儿科疾病诊治,旁及妇科,临床经验丰富,成功闯出了一条自学成才之路。先后发表医学论文80多篇,如《诊治哮喘体会》、《二花沙参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78例》、《一笑散治崩漏》、《红龙止血汤治疗血尿症45例临床观察》、《三才加味汤治疗不育症42例》、《益气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统结石48例》等,其中《蛇虎退黄汤治黄疸型肝炎88例》于1990年参加全国农村中医论文评比获特等奖,3篇获三等奖。
  组成:熟地30g,龟板30g,山药30g,白术15g,大枣10枚。  功能:补肾益精,强腰壮骨,养血止痛。   主治:肾虚腰痛。包括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先天性弓椎裂辨证属肾虚者均可用本方治疗。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各服1次。  方解:肾虚腰痛,中老年人常见,年轻人也有发生,病多缠绵,反复发作。最初阶段无明显不适,渐觉背部有间歇隐痛或僵硬感,多数病人在五更时疼痛,起床稍有活动后疼痛缓解,不耐远行久立。每当劳累过度,负重太过,不慎感寒,或跌扑闪气时,则疼痛难忍,不能俯仰,转侧艰难,或掣痛连及臀部下肢,或肢体麻木、欠温,步履艰难。《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提出:“腰痛皆由伤肾气所为,肾虚受于风邪,风邪停积于肾经,与血气相击,久而不散,故久腰痛”的病机。《证治汇补·腰痛》曰:“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之所见以施治”。可见本症以肾虚血少、骨失所养为病之本,外邪或外伤诱发腰痛为之标。笔者根据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的理论,拟定补肾益精、强腰壮骨、养血止痛之法,组成补肾止痛汤,疗效显著。方中熟地、龟板补肾养血,益精填髓,壮骨强督;配山药、白术健脾和胃,益气生血。四药相伍,燥湿相济,动静结合,先后天互补,气、血、精互生,滋而不腻,补而不滞,使肾气足,精血旺,骨髓充,督脉壮,腰痛止。佐以大枣既有健脾和胃之力,又有补养气血之功,还能调和诸药,一举多得。药虽五味,力专功宏。  加减运用:肾阳虚加淫羊藿、续断;肾阴虚加枸杞子、桑寄生;气血虚加黄芪、当归;臀部及下肢痛加木瓜、牛膝;屈伸不利者加白芍、伸筋草;外伤血瘀者加广三七、乳香、没药;寒邪诱发者加独活、羌活,服药后胃脘胀满者用砂仁拌熟地。 B16.4
http://www.cntcm.com.cn/2024-b.htm
名医名方:菊槐降压汤
  张重庆简介  张重庆,1946年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69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2001年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现任云南省文山州中医院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深研中医古籍和中医理论,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努力继承和发扬古今名医学术经验。撰写论文46篇,读书笔记近150万字。擅长中医内科,对妇、儿科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顽固性头痛、失眠、高血压、持续性发热、肺结核、咳嗽、胸痛、胸腔积液、冠心病、甲亢、糖尿病、癫痫、急慢性肾炎、肝炎、肝硬化腹水、胃肠病、阳痿、睾丸肿痛、崩漏带下等疾病有深入研究,疗效满意。
  组成:菊花12g,槐花15g,山楂15g,地龙15g,黄芩15g,玄参15g,丹参20g,枣皮15g,枣仁(冲)15g,独活20g,钩藤(后下)20g,大蓟15g。  功能:平肝熄风、化瘀通络  主治:高血压  用法:1日1剂。水煎3次,共取汁500m1,每服150m1左右,日服3次,忌食辛辣烟酒。  方解:西医认为高血压多是因血脂及胆固醇过高,使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和血管痉挛引起,治疗采取镇静、松弛平滑肌、降脂、利尿等。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症见头昏、头痛、健忘、失眠、烦躁、易怒、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中风昏厥,或心悸胸痹,舌红苔黄,脉弦数。多由肝郁化火、肝肾亏虚、痰滞血瘀、肝阳上亢所致,治疗宜平肝熄风、滋阴潜阳、除痰化瘀。  方中菊花、地龙、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黄芩清肝泻火,枣皮、玄参滋水涵木、润燥共为臣药;丹参、山楂、槐花、大蓟化瘀通络为佐药;独活祛风除湿止头痛,入肾经为使药。诸药共奏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化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菊花、槐花、山楂、大蓟有降压降脂作用;枣皮、黄芩可降压利尿;黄芩、地龙、独活、枣仁能镇静止疼;菊花、山楂、独活可改善血液循环;黄芩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中药物一药多功能,既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又符合现代药理学。对高血压病人既要活血化瘀防止血栓形成,又要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而脑卒中,因此方中用槐花、大蓟止血。本方既能降压降脂、活血化瘀、调整血液运行,又有防止高血压所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出现,具有多重功能。临床运用降压明显,作用持久,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临床加减:若患者体虚加黄芪、当归;腰酸痛加杜仲、桑寄生;眩晕加夏枯草、天麻;烦躁加栀子、茵陈;盗汗加地骨皮、麻黄根;便秘加郁李仁;浮肿或便溏加猪苓、泽泻;头痛加白蒺藜、豨签草;失眠加夏枯草、何首乌。若是其它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如肾型高血压,应另辨证施治。B16.4
http://www.cntcm.com.cn/2020-b.htm
名医名方:疏肝解郁调和汤
  关思友简介  关思友,1936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1964年河南中医学院毕业,现任河南省安阳卫校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河南省第一届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导师,第三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濮阳市中医学会会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河南省中等卫校中医教学研讨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等卫生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原医刊》编委,《杏林新秀》特约编辑等。  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执教26年,治学严谨。在临床实践中,提倡辨证辨病相结合,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治疗内科疑难杂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病、脾胃病、精神病疗效较为理想。1980年初提出“肾有实证”并撰写《试探肾实证》一文获全国优秀论文奖。著有《关思友医案医话选》等10本著作,主编有《中医学概要》教材及《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参编《中医学基础》和《中医学概要》等教材,先后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先后研制了“益君丸”、“肝胃宁”、“通络镇痛丸”、“软坚降脂丸”、“乙肝1~3号”等中药新药。“软坚降脂袋泡剂防治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安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组成:陈皮12g,清半夏13g,茯苓20g,枳壳12g,竹茹10g,柴胡12g,桂枝12g,白芍18g,生龙牡各30g,石菖蒲18g,郁金20g,黄芩12g,琥珀4g(冲服),甘草10g,丹参15g,大枣5枚,生姜6g。  功能:疏肝理气,清化痰热,祛瘀开窍,调和阴阳。  主治:精神抑郁,沉默寡言,表情呆滞,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心烦,恶梦易惊,善太息,胸闷胁胀,头晕健忘,疑病厌世,食欲不振,咽中有异物感,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  用法:除琥珀外,余药用清水600ml浸泡1小时,中火煎熬,取汁250ml。二煎时加水450ml,取汁200ml。两煎药汁对匀,分别于9~10点和20~21点各温服1次,1天1剂。  方解: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下汲肾水而致诸症。朱丹溪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是以治疗本证,总以疏通气机为要。斯方选四逆散疏肝理脾,透解郁热;取温胆汤燥湿化痰,清热除烦;择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运转机枢;撷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重在调和阴阳;更益石菖蒲、郁金、丹参开窍化湿,清热祛瘀;琥珀入肝、心经,祛瘀镇惊,安神。针对本病复杂的病机,执简御繁,以方代药,融诸方于一炉,共奏琉肝理气、清化痰热、祛瘀开窍、调和阴阳,以期达到五脏元真通和之功。此外,还应注意精神疏导,解除思想苦闷,使其怡情自遣,宽怀调养。  临床运用:本证以气、血、痰、湿、火邪为患,证因邪变,日久损伤脏腑,使气血阴阳渐由实转虚。若证如上述,径投上方即可;若心悸,胸闷,气短,善太息明显者,加生脉散,琥珀改6g(冲服),以益气养阴、祛瘀安神;若焦虑,头痛,悲观,多疑,沮丧,舌红苔少,脉沉细者明显者,加炙甘草30g、大枣15枚、小麦30g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若夜不能寐,噩梦纷纭,常从梦中惊醒,听到响声则心惊肉跳明显者,上方去黄芩,加黄连7g、栀子12g,白芍改30g,清心除烦,平抑肝阳;若神智时清时昧,静而不烦,视物目睛不转,舌苔腻浊,脉沉滑明显者,重用石菖蒲、郁金,加天竺黄12g、胆南星12g,或加服苏合香丸以增强豁痰开窍之力;若纳差泛恶,不知饥饿,舌苔黄腻,脉弦滑明显者,加白蔻仁6g、藿香10g、苏梗10g、焦三仙12g,芳香化湿,理气和胃;若胸胁麻木、疼痛,或麻痛无定处,甚则肢颤逆冷,舌质淡紫,脉沉明显者,桂枝改15g、丹参改30g,加黄芪30g、当归20g,温阳益气,养血活血;若易怒,头摇多动,舌红,脉弦有力明显者,加珍珠母30g、羚羊角粉3g(冲服)、天麻12g、钩藤13g(后下),清热育阴,平肝熄风;若心烦易怒,盗汗颧红,咽干口燥,少寐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加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百合、醋龟板、阿胶之类,滋养肝肾,清热安神。B16.4
(总2558期 2006.6.26)
http://www.cntcm.com.cn/text/2558.htm
名医名方-颈舒汤
  郭剑华简介
  郭剑华,1945年生,四川荣县人。1963年毕业于四川省泸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专业,现为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病房主任,主任中医师。现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针灸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实用中医药杂志》副主编。还担任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协委员。先后获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重庆市优秀科技人才、重庆市名中医、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医务工作者、重庆市十佳优秀医务工作者、重庆市劳动模范等称号。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至2001年应邀赴南非创建了南非中医诊疗院,组织成立了南部非洲中医药学会,被公推为第一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医40余年,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中医论文50余篇,出版中医专著4本,完成科研7项,获中国专利4项。学术上突出中医综合治疗特色,主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擅长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疑难杂症。
  颈舒汤
  [组成] 葛根15g,当归15g,狗脊20g,桂枝10g,炒白术12g,白芍15g,黄芪30g,茯苓20g,全蝎粉3g(装胶囊,用药汁分三次吞服)。上药水煎三次,将三次药汁混合,分三次温服,日一剂。七剂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二天。
  [功能] 补气血、益肝肾、祛风寒、化痰湿、活瘀血、通经络。
  [主治] 颈椎病(脊髓型除外)。
  [方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导致颈椎病病因病机主要是寒、痰、瘀、虚四者杂合而致病。以虚为本,寒、痰为标,瘀血贯穿病之始终。本方组成有《伤寒论》的桂枝加葛根汤去姜、枣以解肌舒筋;苓桂术甘汤以健脾化湿、温化痰饮;《金匮要略》的芍药甘草汤以舒筋解痉、缓急止痛;《内外伤病感论》的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助活血通络;本方还以狗脊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全蝎活血化瘀、搜剔经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益肝肾、祛风寒、化痰湿、活瘀血、通经络之功效。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明,颈舒汤中黄芪、当归、全蝎、狗脊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桂枝、茯苓、白术可降血脂,增加动脉弹性;葛根、白芍、甘草可缓解血管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祛风寒、除湿、化痰药对炎症反应所表现的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均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应用]
  神经根型加桑枝15g,羌活10g,防风10g,细辛3g;椎动脉型加丹参15g,川芎10g;交感神经型加枸杞15g,仙灵脾10g,山药20g。
  [典型病例]
  患者易某某,女性,30岁,农民。2003年4月28日因颈强痛伴右上肢胀痛、手指麻木1月余,加重5天来院就诊。查体:颈部肌肉紧张,颈部活动受限,颈4、5椎两侧压痛明显,疼痛向右肩及右前臂外侧放射,右上臂三角肌轻度萎缩,右肩胛冈下缘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X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3~4、颈4~5椎椎间孔变窄,颈3~6椎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以颈舒汤加桑枝、羌活、细辛。水煎三次,取三次药液混合分三次服,每日一剂,服药八剂,诸症消失,嘱患者加强颈部自我保健,至今未复发。
作者: asdlkj    时间: 2007-5-17 13:32
标题: 名医名方
名医名方是目前研究推广应用主导方向之一,引导后人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