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wangweiheng在 2009/10/18 02:05pm 发表的内容:
(水印部分不能引用)
下面引用由wangweiheng在 2009/10/18 06:31pm 发表的内容:
感谢版主点评,受益匪浅!
下面引用由苏忠伟在 2009/10/18 06:58pm 发表的内容:
已学习,有收益。
北方人发汗用麻黄、桂枝,南方人用生姜即可。这是地理环境与体质差异使然。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在 2009/10/18 07:32pm 发表的内容:
黄煌教授运用麻黄经验
麻黄是多年生灌木植物,主产于山西、河北、内蒙、陕两、甘肃、新疆等地。麻黄耐严寒和干旱。干燥高地、山岗、干枯河床、多沙地带、沙漠等均可生长。麻黄的草质茎入药。色淡绿或黄绿,内 ...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在 2009/10/18 09:46pm 发表的内容:
用麻黄当知所忌。王辉武《实用中医禁忌学》八十九、麻黄
麻黄系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膀胱经。功能发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要用于风 ...
下面引用由铁骨铮铮2002在 2009/10/18 09:46pm 发表的内容:
用麻黄当知所忌。王辉武《实用中医禁忌学》八十九、麻黄
麻黄系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膀胱经。功能发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要用于风 ...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在 2009/10/18 07:43pm 发表的内容:
张喜奎教授妙用麻黄临证经验浅识
陈英晖 张喜奎
摘 要:麻黄素以辛散开泄,发汗峻药著称,主治伤寒表实,临证以无汗为旨要,应全面分析,汗出仅为一外候,当结合全部信息辨之,如确系卫虚阴伤等者,自当慎 ...
下面引用由czq123689在 2009/10/20 00:00pm 发表的内容:
学习好经验!
下面引用由夏雪宜在 2009/10/22 05:28pm 发表的内容:
我前几天开中药麻黄、附子,开了15克与60克,药房竟然不给拿药,看样子这个方子我在医院是用不开了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在 2009/10/27 01:05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是好药,但现代多畏其升高血压、加快心率而不敢用。好有一比,老虎吃人,但在驯兽师手里非常驯服。附子有毒,火神派用之得心应手。
下面引用由czq123689在 2009/10/27 05:41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头面部疾病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刚,周明东 编
【摘要】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在实践中发展。该文列举了声哑并喉舌痛 ...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在 2009/10/27 01:05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是好药,但现代多畏其升高血压、加快心率而不敢用。好有一比,老虎吃人,但在驯兽师手里非常驯服。附子有毒,火神派用之得心应手。
下面引用由白茅根在 2009/10/27 06:18pm 发表的内容:
好题目、好方式、好文章。说的透彻、说的全面、说的实用。这种围绕一药一方一病集中讨论的方式,很好。受益匪浅,谢谢各位老师。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10/28 09:13a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的适应症是确诊为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无汗、身体强壮的年轻患者。必须严格掌握。
麻黄汤的最主要的禁忌症是温病,也就是现代的传染病。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与温病卫分证是最难鉴别的。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在 2009/10/28 04:43pm 发表的内容:
借各位高论,顺便贴上我的一篇旧文,请方家指教!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 ...
下面引用由wangweiheng在 2009/10/28 04:47pm 发表的内容:
言简意赅,好文章!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在 2009/10/28 04:43pm 发表的内容:
借各位高论,顺便贴上我的一篇旧文,请方家指教!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 ...
下面引用由泰然居士在 2009/10/28 04:43pm 发表的内容:
借各位高论,顺便贴上我的一篇旧文,请方家指教!
风寒证与麻黄汤小议
古人治外感风寒多用麻黄汤,现在《方剂学》教材也将麻黄汤列为风寒表证的首选方剂,但临床中却少有人用,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畏 ...
下面引用由不鸣则已在 2009/10/28 06:26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所言极是。现年轻中医见发热概用抗生素、抗病毒甚或再加激素药治之。或是用双黄连、穿琥宁等治之。而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者甚少。这与现行的教科书及现行的教学体制等诸多原因(含先生所分析的内容)有关 ...
下面引用由敖鹏林在 2009/11/04 08:18pm 发表的内容:
麻黄解表功效虽好,也要分清表虚表实,表实可用,表实不可用。而且,老人,小孩不要超过10克。
下面引用由仁心施术在 2009/11/04 08:34pm 发表的内容:
我发现这个论坛真的很不错,我这样的只有学习的份了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10/28 06:50pm 发表的内容:
从麻黄汤到温病,从解热止痛剂到抗菌素、激素,看中西医融合。
《伤寒论》为什么发展出温病?为什么二者对立斗争势不两立?为什么又提出寒温统一?现代中医为什么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者甚少,而用辛凉解 ...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在 2009/11/14 08:59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的问题很值得思索。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在 2009/11/14 10:25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见地深刻,温病学说发明了辛凉解表法,现在临床为了保险,所以使用辛凉解表、清热法,就用辛凉轻剂银翘散,对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治疗甲型H1N1流感都少了,我在临床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流感发热咳嗽效果好。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11/15 09:29am 发表的内容:
麻黄汤的适应症比较严格,严寒冬季、年轻体壮、高热无汗、确诊为感冒者才能够使用麻黄汤!而且只有麻黄汤药到病除。现在的H1N1流感病情比较缓和,气候条件也不符合麻黄汤的适应症,所以,不能使用麻黄汤。如果 ...
下面引用由王勇123在 2009/12/07 07:21am 发表的内容:
善治感冒,健康长寿
郭生白
我七十九岁半,每月从北京到杭州独来独往。白天门诊,晚夜著文,从来不知疲倦。有人问我:怎么你这样健康,练什么功,有什么妙招?我常常回答说:我有两个宝,一是“天人和 ...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