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标题: 也谈茯苓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医药最伟大    时间: 2009-1-9 10:03
标题: 也谈茯苓
草堂归来背烟萝,----碧松之下茯苓多.
茯苓是常用药材.野生的茯苓其生长在十年或数百年不等,得松之精气足,其皮黑皱,其肉坚致洁白,不论何地所产,皆为佳品,尤以云南产最为上乘.
现在所用的茯苓多为工栽培品,人工栽培茯苓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一书中记述栽种茯苓的方法.
以古法用松根栽培的茯苓质量虽然远不及野生的,但其药用价值还是可以的.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据报道,随着一些所谓的新技术,新培育材料和栽种方法的出现,在槐,杨,柳,桑等阔叶树下,也可以培养栽种茯苓,用这些树培育的茯苓能不能做药材使用,值得大家怀疑和探讨.
茯苓表面黑褐色,断面白色,略显颗粒性,体重质坚,无臭,味淡,嚼之黏牙.现在药房中有的茯苓嚼之有一股苦味,不知
                 
用何种树木培育.我认为,不是用松树培育的茯苓不能做药用.
因此,当今为医者一定要学会识药和辨药,良医良方良药才有良效!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9-1-9 12:30
标题: 也谈茯苓
用松树培育的茯苓做药用与不是用松树培育的茯苓药理值得研究。
作者: 墨魂浓醇    时间: 2009-1-9 13:59
标题: 也谈茯苓
茯苓这玩意我学医开始就喜欢上了它,为什么?我年纪轻轻就想到人怎么才长寿?
不过长期服用腹胀,确有面容年轻的改变,可是不能性功能强健哈哈!
作者: ivanlikeit    时间: 2009-1-29 13:39
标题: 也谈茯苓
是啊, 可怜现在市面补药大都以补肾壮阳为招牌, 殊不知人之阴阳调谐, 依天时而动方是正道, 倘若涸泽而渔, 就是自断生路啊.
作者: 王勇123    时间: 2009-1-30 17:35
标题: 也谈茯苓


【药性】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应用】
1.水肿
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伤寒论》)。
2.痰饮
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3.脾虚泄泻
本品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4.心悸,失眠
本品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功效】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虚寒精滑者忌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2.《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作者: 乌药百合    时间: 2009-2-5 14:06
标题: 也谈茯苓
很好呀




欢迎光临 导航中医药 (http://gtcm.info/) Powered by Discuz! X3.4